飛水寨在一渡水鎮安陽村的崇山峻嶺深處,毗鄰東安,處新寧縣東北角的邊陲。和新寧境內許多以寨命名的地方如獅子寨、千秋寨、牛鼻寨、白面寨不同,飛水寨有瀑布,形同黃果樹瀑布一樣,地名成了瀑布的名稱,叫飛水寨瀑布。如果沒有作協的采風之旅,很有可能是終身不會涉足此地。這次采風成行之后,什么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廬山瀑布就統統得讓位于飛水寨瀑布,盡管它們都是瀑布家族中的“大家閨秀”,而我獨憐這名不見經傳的“小家碧玉”。
去飛水寨看瀑布,首先要與山為伴,與險為伍。這里的山俊美奇秀,隸屬越城嶺山系。和許多在山高坡陡彎急的公路上開車的司機相比,我唯獨佩服這次駕車的司機,他們操作嫻熟,處變不驚,載著我們在布滿坑坑洼洼、坎坎坷坷的半成品盤山公路上顛簸著迤邐爬行。說實話,我膽子挺大的,不過往窗外一看,那萬丈深淵就在我們的車輪底下,我膽怯了,馬上蜷縮起來。不過“無限風光在險峰”,看其他文友氣定神閑、談笑風生的樣子,我索性伸長脖子,往窗外仰望那些忽遠忽近的山峰。一座座雄偉的山峰像駿馬,像駱駝,形態各異,屹立云霄。車隊來到海拔一千五百余米的山巔,竣工不久的毛坯公路逢中穿過,形成一個巨大的U型凹槽。同行的蔣雙捌老師把它戲謔為“穿風坳”,說是風從兩邊往凹槽里穿梭,呼啦作響。形象至極,我們頷首稱是。他同時還把這一帶連綿不斷的山峰統統冠名為“青龍山”。山峰數以萬計,“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難以取名,取“青龍山”一言以蔽之。“青”指山之色,“龍”指山之多。如果再揣摩蔣老師的深意,“龍”吉祥之物也。蔣老師是一渡水人,愛鄉戀土之情溢于言表,赤子之心日月可鑒。文友們或拍照,或吶喊,或遠眺。或許是雨后放晴的緣故,山嵐四起,云海翻滾,山峰若隱若現,恰似仙境。涼風颼颼,渾身舒暢,令人心曠神怡。用“此景瓊天未必有,人間仙境自無窮”來描繪此情景最是恰如其分。文友們一起拍合影時,自然地排成U字形狀,與“穿風坳”形成了一種默契。
有道是“沒有上坡時的艱辛,哪有下坡時的輕松。”可車隊下坡時,司機沒有一丁點的松懈,依然小心翼翼,緩慢前行。下面依然深不見底,感到人在車里,就像坐在吊籃里下墜一般,惶恐不安。我們問了司機好幾次還有多遠,他總是說快到了快到了。憑經驗,凡司機說快到了應該還有一段路程,更何況是在山區,“看到屋,走得哭”是走山路的經驗之談。車隊七拐八彎,終于來到地勢稍開闊的地方,見到了人煙、木房子和水稻田,山坡上還有牛和羊。
車隊停下來,安陽村干部和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郭玉平女士商量了一陣,確定哪些村干部準備做午飯,哪些人陪同前往飛水寨。陪同前往的村干部拿著砍刀和木棒,準備替我們打前站。他們貼心的舉動,使得我們倍感溫暖。約摸又過了三五里,來到一個叫安家沖的地方,車隊停下來,文友們悉數下了車,個個精神抖擻,在村干部的帶領下,繼續朝目的地進發。飛水寨遠離公路,還有七八里,全是山路,考驗意志的時候到了。
山路很崎嶇,景色也艷絕,對得起遠道而來的客人,沒有辜負客人們鑒賞和挑剔的眼光。放眼望去,竹海茫茫,層巒疊嶂。羊腸小道鋪著層層落葉,踩上去很軟和,但稍不留心,就會摔倒,山地潮濕,路滑。山谷兩邊怪石嶙峋,山谷中央溪流潺潺,山鳥啁啾,山風徐來,樹枝搖曳,翠竹也鞠躬作揖,殷切歡迎我們遠道而來。“嗨!久違了,朋友!我們只是來打攪你們片刻的寂寥。”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
如果說沿途的風景只是開胃小菜的話,那么飛水寨瀑布就是壓軸的硬菜;抑或說沿途風景只是此次采風之旅中搖旗吶喊的配角,那么飛水寨瀑布就是正兒八經的主角了。我們跨過幾道溝,翻越幾道嶺,下了幾道坡,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像是西天取經要經歷八十一難方能取得真經一樣,連滾帶爬,手腳并用,終于到達飛水寨,見到心馳神往的瀑布。
瀑布在飛水寨峽谷深處。一股水流從斷崖豁口處墜落,洶涌澎湃,像一條巨蟒在峭壁上翻滾騰挪,又恰是銀河落下九天,氣勢磅礴。瀑布落在巨石上,水花飛濺,水霧彌漫,聲如洪鐘,大有萬馬奔騰之勢,銳不可當。下面是深潭,四周被巖石圍著,宛如一口神奇巨碗,碧波蕩漾,但碗中的水永遠注不滿。只是可惜這些巖石沒了原本的靈性,大都被瀑布磨平了棱角,光滑并圓潤。潭水清澈,波光粼粼,映襯著潭邊斜坡草甸的倒影,連成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潭水哪里是草甸,潭水的面積像是擴大了幾倍,綠色可挹,生機蓬勃。文朋詩友興高采烈,激情澎湃。脫鞋、挽袖、提褲、趟水,攝影,視頻,一刻也不想耽擱,都想和瀑布親密接觸,都想盡快融入她如虹的氣場,近距離一睹她美艷的芳容。潭水中,巖石上,大家歡呼雀躍,峽谷中蕩漾起我們朗朗的笑聲。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里說“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飛水寨瀑布就是那“奇偉、瑰怪、非常之觀”之一。不過他又說要到達“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志、力和物,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只能成為空談,甚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在古代社會,這三種條件確實是個問題。而在當今社會,這些都不是事兒。我們響應開展“全域旅游,精準扶貧”宣傳的號召,積極開展采風活動,探尋風土人情,挖掘旅游資源,為促進縣域經濟文化發展身先士卒,此為宏偉大志。至于力和物也不在話下,當今社會,交通發達,通訊先進,如果自己體力、毅力和財力確有不足,都可以借助外力。這次采風,如果單憑個人力量,恐怕難以成行,但我們有強大的后盾——新寧縣作家協會。協會采風活動出現在哪里,哪里就有一道亮麗的風景,哪里的風景就會更加異彩紛呈。安陽村有如此出彩的風景,假以時日,別說脫貧,致富奔小康也指日可待。
再見,安陽!
再見,飛水寨!
來源:紅網新寧站
作者:易開潤
編輯:redcloud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