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個縮影,更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新寧公安交警自全縣啟動創建國家文明縣城工作以來,為構建安全有序、和諧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嚴格按照創文工作的總體要求,圍繞“補短板、強弱項”,加大交通秩序治理力度,優化城市區域交通組織,交通秩序逐步向好,文明禮讓越來越常見,文明勸導和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成為一道風景,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格局正逐步形成。
疏堵保暢筑牢文明出行平安路
每天在繁忙的早高峰時段,在縣城老一中三角坪、崀新十字路口、汽車西站十字路口、富麗城十字路口、崀山大道鴻基華天路口、財政局路口……,你會發現,即使時間很趕,行人遇紅燈也不越線,綠燈時機動車也會禮讓斑馬線上的行人……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血脈,也是一個城市的內在品質體現。為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新寧公安交警把“提高執行力”作為推進工作的突破口,實行“崗點+崀山鐵騎”的管理模式,路口有人管事,路面有摩托車巡邏糾違,崗路相連,動靜結合,全段掃描,快處保暢。
同時,在縣城主城區全路段部署“行人、非機動車亂行亂闖逆行,機動車亂停亂放”等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整治,共勸導糾正斑馬線不禮讓行人1847起、行人亂穿或翻越隔離欄123起,占道經營850起,努力營造有違必糾的濃厚整治氛圍。
“經過城區交通秩序整治,城區交通真的變化好大,原來總有人逆行、闖紅燈;現在開車禮讓行人、走路不闖紅燈,交警部門沒少下功夫?!痹谛聦幙h城做生意三十多年的邵東老板黃先生見證了新寧城區交通秩序的變化。以前過公路他總是提心吊膽,現在車讓行人,他覺得很安全,這是“文明交通”標志性的變化。
齊共建,得共享。若要文明交通蔚然成風,真正浸潤到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靠的不僅是嚴厲措施、嚴格執法,更要靠市民自身素質的提升。
新寧公安交警還以“文明創城·全民共建”活動為載體,圍繞“主題宣講、文明出行、教育勸導、發放倡議書、警校聯動、交通志愿服務活動”等內容,全方位開展宣傳,引導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
“現在大家文明出行意識越來越強了?!焙蜗榧t是一名有著三十多年駕齡的老司機。
聊起這些年的變化,何祥紅侃侃而談,“這幾年,隨著文明城市創建的深入開展,交通文明的宣傳越來越深入人心,車讓人,行人也不亂穿公路了,道路隔離帶越來越美觀,開車在路上行駛,心情特別棒!”
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新寧交警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發布安全提升信息、曝光典型案例455條,利用城區各大戶外大型LED廣告顯示屏不間斷滾動播出10萬余條,微信公眾號100余條,走訪單位開展宣傳247次?!敖煌ㄟ`法曝光臺”每天早中晚三檔不停曝光不文明交通行為,真正使文明交通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文明勸導養成文明出行好習慣
漫步在城區的大街小巷,按秩序行駛、禮讓斑馬線等紅燈不越線等情景比比皆是,人們維護交通秩序的意識漸漸提升,創建文明交通環境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共識,流動的文明因子正跳躍在城市的每一個細胞。
11月23日,筆者在解放路一中路口看到,一名交警正在指揮交通,并對市民闖紅燈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教育勸導,一句句溫馨提示,一次次耐心勸導,引導著市民遵守交通法規。
文明城市創建以來,新寧公安交警大隊持續開展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我為您點贊”文明交通主題實踐活動,呼吁廣大機動車駕駛員,將交通法規銘記心間,開車禮讓斑馬線,爭做文明新寧人。對11個主要交通路口全部布警,采取“民警+輔警+交通文明勸導者”勤務模式和“機關科室人員下沉基層一線”,把路口的管理責任具體落實到人,實行民、輔警糾違疏導,志愿者教育管理,做到“逢違必究、逢堵必疏”的管理模式,為市民營造了暢通、有序、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環境。
“現在開車,市民都會系好安全帶,行人過公路會走斑馬線。”聊起現在的變化,交警大隊金石中隊民警李修富特別有感觸。
文明出行,“軟件”不能“軟”,硬件要“過硬”。交警大隊聯合城管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等單位規范施劃道路交通標線12000平方米、清除舊標線530平方米、設置交通標志149塊,新增城區紅綠燈信號控制路口4個、人行道路交通隔離墩8850個、防撞沙桶18個,優化城市交通路口5處、施劃禁停標線220米、增補人行橫道21處,增設道路中心隔離欄1650米,施劃停車泊位(含非機動車)6535個。
此外,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消防救援大隊、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縣公安交警大隊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城區車輛停放的通告》還開展了“亂停亂放提升行動”,實行人性化執法,對城區亂停亂放、停車不入位、朝向不統一的車輛大多使用“違法停車告知單”,進行警示告知。截至目前,查處亂停亂放1952起、違反信號燈通行1371起、違反標志標線2030起,拖曳亂停亂放機動車227輛、拖曳亂停亂放非機動車536輛,組織違規違法人員學習530人次,進一步規范了城區停車秩序,努力營造了安全、有序、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通訊員 陳貴清
編輯:張宇昕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